从“浙”到“那”——在“云上之城”扛起“杭州担当”

发布时间: 2024-08-28 10:53:11

来源: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(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)

从“浙”到“那”有多远?答案是:3600公里。但情谊深厚,无远弗届。

西藏那曲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,被称为“云上之城”,也是浙江对口支援地区。从1995年到2024年,杭州市选派优秀干部人才至结对地区那曲市色尼区(原那曲县),将鱼米之乡与雪域高原紧密相连,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。

▲那曲“小瞪羚”与杭州小伙伴一起过儿童节。杭州援藏工作组供图

从一颗种子到“花开满山岗”,教育援藏为梦想插上翅膀

教育,是杭州援藏干部们在藏北高原种下的第一粒种子。

1995年8月,初到高原的第一批杭州援藏干部们发现,当地的学校数量不足,于是迅速行动起来,在《杭州日报》头版刊登了一封求助信:“假如杭州人民每人节约1元棒冰钱,那汇集起来就可以建起三四所希望小学……”

短短一周时间,5.6万多名市民、12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捐助,共筹集资金225万元。1996年,那曲杭州希望小学正式落成,由此改变了无数那曲孩子的命运,达扎旺堆就是其中一名。

在那曲杭州希望小学落成仪式上,时年10岁的达扎旺堆兴奋地挤在同学中间,快门闪过,留下了珍贵一幕。

“如果没有这笔捐助,不知道求学路会有多坎坷。”达扎旺堆回忆。2003年,达扎旺堆以优异成绩考入西藏民族学院(现西藏民族大学),在填报志愿时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专业。如今,他已在西藏从事教育工作19年,任那曲市第五幼儿园党支部书记。

今年,达扎旺堆作为那曲杭州希望小学的第一批学生,给当年的援藏干部写了一封信,传递高原儿女对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深深感恩。他还特意带着学生到杭州,讲述当年的故事,“我想让他们看看这个‘梦开始的地方’。”

以第一所杭州希望小学落成为起点,援藏干部们又建成了投资9000余万元的“杭嘉中学”,为12所不通电乡镇小学安装太阳能电灯,通过引入云上双师课堂、打造智慧教育云平台,将东部教育资源持续导入高原,用30年时间,一步一个脚印,为补齐那曲教育事业短板贡献力量。

如今,杭州援藏30年前播下的种子,已成长为高原上最美丽的格桑花。2023年,那曲高考上线率达95.56%。杭州市民用爱心建起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学,已改名香茂乡小学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少年。

从藏北高原到钱塘江畔,各民族“三交”的故事讲不完

今年六一儿童节,12岁的色尼区罗玛镇小学学生拉巴次仁,为一名杭州的小朋友献上了哈达。走下台后,他分享了杭州小伙伴送给他的一大袋零食。“这个儿童节我感觉非常有意义,也非常开心!”拉巴次仁说。

这是杭州援藏“瞪羚计划”青少年交流活动上的一幕。在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,杭州、那曲两地的孩子们一起唱歌、交换礼物,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。

瞪羚是高原上一种活泼好动、爱跑爱跳的动物。在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长,那曲市副市长李浙峰眼里,那曲孩子就像充满活力的瞪羚,“少年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,我们突出‘交往交流交融从娃娃抓起’的理念,把文化援藏的关口前移,创新开展了‘瞪羚计划’中小学生夏(冬)令营活动,帮助那曲孩子们拓宽眼界、加强交流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”

去年,“瞪羚计划”正式启动,至今已有四批“小瞪羚”赴杭交流。以援藏为纽带,杭州与那曲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,打造了一系列常态化、品牌化活动。截至目前,杭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已组织各类促“三交”活动22批次。

在一次次活动中,友谊得以缔结。在杭州大关教育集团申花校区,参加第二批“瞪羚计划”交流活动的“小瞪羚”们见到了自己的杭州“笔友”。此前,两地学生互相写信诉说心里话,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目。“情谊相连,距离就不能阻挡什么。”来自色尼区第三中学的尼玛措姆说,“杭州的学校非常漂亮,老师同学们非常友善。”

智慧的火花也得以碰撞。今年5月24日,在杭州学前教育专家、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主讲的一堂培训课上,32位远道而来的那曲幼儿教师,个个听得聚精会神,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到杭州。10天的交流学习过程中,老师们深入了解杭州市学前教育改革情况,学习杭州市优秀幼儿园的办园经验。

爱心也不断传递。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……来自杭州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不断走上高原,为那曲孩子们捐款、捐物、上课,推动“豆苞女孩”“抬头挺胸”“蒲公英计划”等多个公益项目和“三交”项目落地。

“通过‘三交’活动,很多没有坐过飞机的人坐了飞机,很多没有出过那曲的人出了西藏。”李浙峰表示,未来他们将加大力度、拓宽广度、挖掘深度,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干部、一线职工、青少年等群体,开展好一批针对性强、创新性好、参与度高的“三交”项目。

从“杭州所能”到“色尼所需”,医疗“揭榜援藏”为健康保驾护航

“‘抬头挺胸’医疗公益项目又有一批脊柱畸形患者需要去杭州治疗。”

“色尼区人民医院评上了‘二乙’,不少医生想来杭州进修学习。”

“塔恰拉姆医疗点原有仪器陈旧,亟须一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。”

……

7月31日,杭州援藏干部、色尼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洋带着一张清单来到杭州市卫健委,将千里之外色尼区老百姓的医疗需求一条条反映上去,很快得到答复:

“放心!我们尽快去征求意见,近期就把榜单放出来。”

“放榜”背后,运行着杭州—色尼卫健系统建立的一套“揭榜援藏”机制。“那曲海拔高,医疗资源不充裕,设备、人才都比较缺乏,老百姓看病不方便。”李洋说,在实际工作中,大家逐渐发现以往“点对点”的方式,只能解决眼前的单一问题,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,缺乏整体性。援藏干部人才一走,相关工作也容易受到影响。”

从2023年开始,杭州援藏工作组在杭州市卫健委的支持下,创新建立了医疗卫生“揭榜援藏”工作新机制。由前方的援藏干部人才系统收集需求,杭州市卫健委把这些需求转化为“榜单”放出来,通过考核、通报、排名等方式,鼓励全市卫健系统踊跃“揭榜”,满足对口地区的需求。

一年来,“揭榜援藏”已先后放出两批榜单,涵盖医疗救治、培训进修、专科建设、资金捐赠、智慧医疗智力支持等十多项内容,全市卫健系统踊跃“揭榜”,并全部圆满完成。

“抬头挺胸”医疗公益项目是“揭榜援藏”的重头戏。该项目主要针对那曲市的脊柱严重畸形患者,至今已组织上百名患者来杭接受免费治疗,平均增高约18厘米。“以前,这个项目主要由萧山中医院‘一肩挑’,‘揭榜援藏’后,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加入了进来。7月中旬,他们专门派遣专家团赴色尼开展筛查工作,共筛查人员310人,录入后期治疗名单153人。”李洋介绍。

“揭榜援藏”机制的建立,有效解决了过去的工作“痛点”。“对杭州大后方来说,有助于了解当地工作情况、抓住帮扶重点,使工作更有整体性;对援藏工作组来说,能够提升沟通效率、聚焦项目落地,使工作更有延续性;对‘揭榜’单位来说,明确了具体工作、体现了公益属性,使工作更有实操性。”李浙峰说。

打印

从“浙”到“那”——在“云上之城”扛起“杭州担当”

发布日期: 2024-08-28 10:53

浏览次数:

从“浙”到“那”有多远?答案是:3600公里。但情谊深厚,无远弗届。

西藏那曲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,被称为“云上之城”,也是浙江对口支援地区。从1995年到2024年,杭州市选派优秀干部人才至结对地区那曲市色尼区(原那曲县),将鱼米之乡与雪域高原紧密相连,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。

▲那曲“小瞪羚”与杭州小伙伴一起过儿童节。杭州援藏工作组供图

从一颗种子到“花开满山岗”,教育援藏为梦想插上翅膀

教育,是杭州援藏干部们在藏北高原种下的第一粒种子。

1995年8月,初到高原的第一批杭州援藏干部们发现,当地的学校数量不足,于是迅速行动起来,在《杭州日报》头版刊登了一封求助信:“假如杭州人民每人节约1元棒冰钱,那汇集起来就可以建起三四所希望小学……”

短短一周时间,5.6万多名市民、12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捐助,共筹集资金225万元。1996年,那曲杭州希望小学正式落成,由此改变了无数那曲孩子的命运,达扎旺堆就是其中一名。

在那曲杭州希望小学落成仪式上,时年10岁的达扎旺堆兴奋地挤在同学中间,快门闪过,留下了珍贵一幕。

“如果没有这笔捐助,不知道求学路会有多坎坷。”达扎旺堆回忆。2003年,达扎旺堆以优异成绩考入西藏民族学院(现西藏民族大学),在填报志愿时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专业。如今,他已在西藏从事教育工作19年,任那曲市第五幼儿园党支部书记。

今年,达扎旺堆作为那曲杭州希望小学的第一批学生,给当年的援藏干部写了一封信,传递高原儿女对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深深感恩。他还特意带着学生到杭州,讲述当年的故事,“我想让他们看看这个‘梦开始的地方’。”

以第一所杭州希望小学落成为起点,援藏干部们又建成了投资9000余万元的“杭嘉中学”,为12所不通电乡镇小学安装太阳能电灯,通过引入云上双师课堂、打造智慧教育云平台,将东部教育资源持续导入高原,用30年时间,一步一个脚印,为补齐那曲教育事业短板贡献力量。

如今,杭州援藏30年前播下的种子,已成长为高原上最美丽的格桑花。2023年,那曲高考上线率达95.56%。杭州市民用爱心建起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学,已改名香茂乡小学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少年。

从藏北高原到钱塘江畔,各民族“三交”的故事讲不完

今年六一儿童节,12岁的色尼区罗玛镇小学学生拉巴次仁,为一名杭州的小朋友献上了哈达。走下台后,他分享了杭州小伙伴送给他的一大袋零食。“这个儿童节我感觉非常有意义,也非常开心!”拉巴次仁说。

这是杭州援藏“瞪羚计划”青少年交流活动上的一幕。在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,杭州、那曲两地的孩子们一起唱歌、交换礼物,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。

瞪羚是高原上一种活泼好动、爱跑爱跳的动物。在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长,那曲市副市长李浙峰眼里,那曲孩子就像充满活力的瞪羚,“少年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,我们突出‘交往交流交融从娃娃抓起’的理念,把文化援藏的关口前移,创新开展了‘瞪羚计划’中小学生夏(冬)令营活动,帮助那曲孩子们拓宽眼界、加强交流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”

去年,“瞪羚计划”正式启动,至今已有四批“小瞪羚”赴杭交流。以援藏为纽带,杭州与那曲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,打造了一系列常态化、品牌化活动。截至目前,杭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已组织各类促“三交”活动22批次。

在一次次活动中,友谊得以缔结。在杭州大关教育集团申花校区,参加第二批“瞪羚计划”交流活动的“小瞪羚”们见到了自己的杭州“笔友”。此前,两地学生互相写信诉说心里话,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目。“情谊相连,距离就不能阻挡什么。”来自色尼区第三中学的尼玛措姆说,“杭州的学校非常漂亮,老师同学们非常友善。”

智慧的火花也得以碰撞。今年5月24日,在杭州学前教育专家、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主讲的一堂培训课上,32位远道而来的那曲幼儿教师,个个听得聚精会神,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到杭州。10天的交流学习过程中,老师们深入了解杭州市学前教育改革情况,学习杭州市优秀幼儿园的办园经验。

爱心也不断传递。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……来自杭州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不断走上高原,为那曲孩子们捐款、捐物、上课,推动“豆苞女孩”“抬头挺胸”“蒲公英计划”等多个公益项目和“三交”项目落地。

“通过‘三交’活动,很多没有坐过飞机的人坐了飞机,很多没有出过那曲的人出了西藏。”李浙峰表示,未来他们将加大力度、拓宽广度、挖掘深度,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干部、一线职工、青少年等群体,开展好一批针对性强、创新性好、参与度高的“三交”项目。

从“杭州所能”到“色尼所需”,医疗“揭榜援藏”为健康保驾护航

“‘抬头挺胸’医疗公益项目又有一批脊柱畸形患者需要去杭州治疗。”

“色尼区人民医院评上了‘二乙’,不少医生想来杭州进修学习。”

“塔恰拉姆医疗点原有仪器陈旧,亟须一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。”

……

7月31日,杭州援藏干部、色尼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洋带着一张清单来到杭州市卫健委,将千里之外色尼区老百姓的医疗需求一条条反映上去,很快得到答复:

“放心!我们尽快去征求意见,近期就把榜单放出来。”

“放榜”背后,运行着杭州—色尼卫健系统建立的一套“揭榜援藏”机制。“那曲海拔高,医疗资源不充裕,设备、人才都比较缺乏,老百姓看病不方便。”李洋说,在实际工作中,大家逐渐发现以往“点对点”的方式,只能解决眼前的单一问题,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,缺乏整体性。援藏干部人才一走,相关工作也容易受到影响。”

从2023年开始,杭州援藏工作组在杭州市卫健委的支持下,创新建立了医疗卫生“揭榜援藏”工作新机制。由前方的援藏干部人才系统收集需求,杭州市卫健委把这些需求转化为“榜单”放出来,通过考核、通报、排名等方式,鼓励全市卫健系统踊跃“揭榜”,满足对口地区的需求。

一年来,“揭榜援藏”已先后放出两批榜单,涵盖医疗救治、培训进修、专科建设、资金捐赠、智慧医疗智力支持等十多项内容,全市卫健系统踊跃“揭榜”,并全部圆满完成。

“抬头挺胸”医疗公益项目是“揭榜援藏”的重头戏。该项目主要针对那曲市的脊柱严重畸形患者,至今已组织上百名患者来杭接受免费治疗,平均增高约18厘米。“以前,这个项目主要由萧山中医院‘一肩挑’,‘揭榜援藏’后,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加入了进来。7月中旬,他们专门派遣专家团赴色尼开展筛查工作,共筛查人员310人,录入后期治疗名单153人。”李洋介绍。

“揭榜援藏”机制的建立,有效解决了过去的工作“痛点”。“对杭州大后方来说,有助于了解当地工作情况、抓住帮扶重点,使工作更有整体性;对援藏工作组来说,能够提升沟通效率、聚焦项目落地,使工作更有延续性;对‘揭榜’单位来说,明确了具体工作、体现了公益属性,使工作更有实操性。”李浙峰说。

Baidu
map